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五大自研核心技术重磅发布,首款车型小米SU7也在发布会上同步亮相,该车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是“科技大厂”小米迈入新能源赛道的首次成果落地,也是引领第二个百年汽车发展进程的跨时代创新之作。小米SU7在车型设计,新能源技术,智能科技等方面全面突破,充分展现小米造车的硬核实力,更展示出小米SU7所拥有的超强性能以及前瞻的智能空间与生态科
2023-12-28 17:27:39
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正式披露了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的进展突破,并迎来平台首款产品小米SU7的首次亮相。作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底层架构之一,“摩德纳”架构五大核心技术包括小米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e、小米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小米超级大压铸 Xiaomi HyperCasting、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Xiaomi Pilot以及
2023-12-28 17:24:33
[丁科技网观察] 在余承东刚刚发布问界M9不久,汽车行业又迎来了另外一则重磅消息——小米汽车宣布12月28日召开技术发布会。业界预计,届时将会公布小米汽车的各项参数及价格。 对于行业来说,小米汽车的入局,多少会带来一些紧张感。12月27晚,多个城市的高楼大屏亮起了小米向行业先行者致敬的宣传语,致敬的对象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等。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造车3年后,真心觉得不容易,
2023-12-28 11:03:56
[丁科技网观察]日前,懂车帝在严寒条件下,对市场上的20款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进行了测试,包括小鹏、理想、问界、比亚迪、仰望、方程豹、特斯拉等主流新能源车型。在公布测试结果后,多家车企表示了质疑,认为测试不科学、不严谨,华为余承东甚至表示这是“坑人的测试,误导公众。” 先后发表质疑言论的车企包括AITO汽车、长城、吉利。AITO汽车在公众号中表示,相关测试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多
2023-12-12 12:39:47
宣布造车两年多之后,小米汽车终于揭开面纱。在对相关公开参数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两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分别搭载了来自两个企业的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此举并非雷军的“小心思”,而是业界“常规操作”,而这一“骑墙”之举的背后,则折射出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两种技术的激烈竞争和不确定未来。 双线布局是“常规操作” 动力电池多年来
2023-12-08 09:37:11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持续攀升的背后,亦迎来诸多变化。如何在存量时代中找到新增量?如何从“人找车”向“车找人”的决策路径转变?如何借助流量平台实现全域营销? “上汽大众X快手”的合作打造出一个成功的样本,创新解锁短视频时代下的营销新范式。品牌方与亿级流量平台快手一起,借助当下热点及对新一代年轻中产购车诉求的洞察,通过系列定制短视频调动用户情绪感知,定制独家短剧持续用户心智种草,并通过全平台流量覆
2023-12-06 15:38:44
近段时间,自动驾驶领域热点频发。特斯拉表示正在推进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在中国落地;英伟达发布消息称正在扩大其自动驾驶中国团队;华为推出了搭配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智能汽车智界S7,并与多个汽车主机厂展开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 头部企业不约而同加速高阶自动驾驶的布局,与最近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大政策发布形成互文。最近,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3-12-06 09:07:58
[丁科技网观察]前不久,小牛电动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收9.27亿元,同比下降19.6%,但环比增加11.9%;不过,相比去年同期由盈转亏,对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290万元,今年三季度净亏损7942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调整后净亏损为7000万元。 (截图:百度股市通) 当时间来到2023年11月末,除了雅迪和挂牌上市尚不足两月的绿源外,以电动两轮车为主品类的相关
2023-12-04 08:10:09
快科技12月1日消息,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30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437.7万股。 这些股份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09%,最高成交价为181.1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65.39元/股,成交总金额为7.64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截至11月30日,宁德时代市值7346亿元,股价167元/股,相比2021年12月最高点382元/股,跌幅超
2023-12-01 09:27:09
“未来特斯拉的长期价值,大部分体现在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今年5月2023年股东会上放言,“人类和机器人的数量比例为2:1,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达到100亿至200亿台,远超过电动汽车。”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这种人形机器首先会部署在特斯拉工厂,完成移动零部件等枯燥、危险系数高的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车企加速“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2023-11-28 08:29:21
最新文章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