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 2月25日,蔚来宣布与安徽省合肥市签署了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合肥的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蔚来中国选择落户合肥,后续与中国业务相关的经营、管理、研发、制造、销售等活动都会以合肥为中心展开;其二,合肥市会牵头组织对蔚来的战略投资,约定的投资金额是不少于百亿元人民币。
另外有消息称,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已经对媒体否认了“吉利入股蔚来”的消息。经历了一周的持续发酵,2月18日那条“吉利入股蔚来”的消息,以及蔚来当时做出的“关于公司融资项目,要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的回应,看起来终于算是尘埃落定了。
不过,《澎湃新闻》对蔚来总裁秦力洪的专访稿件中提到了这样的内容——“秦力洪说道,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蔚来也不排斥其他渠道的融资,‘其他方面有投资的需要和能力,我们也是非常欢迎的。’”看起来,蔚来的后续融资还有很多可能,但结合李斌的回应,融资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应该都无关吉利。
即便再回过头来分析“吉利入股蔚来”,可能性也并不是不存在。
一方面,吉利李书福虽然曾表示对互联网造车不算看好,但近年来应该也看到了“新势力”的变化,态度不是不能有所转变。比如,电商平台此前大都追求轻资产,但近年来却愈发重视实业,致力于线上线下的融合;互联网手机品牌,近年也发力线下渠道;而众多以线下为主的家电品牌,逐步展开了对线上的探索。
另一方面,蔚来已经是有认知度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自研自产的大功率电机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也有独到之处。在高端电动车市场更有建树,也正是吉利的诉求。
那么,为什么吉利并没有出手,与蔚来产生关联,让后者成为自己发展中的一种“未来”呢?
再看一次“吉利入股蔚来”消息传出后吉利控股官方的回应:“不知道此事宜,也不对市场传言做评论”。吉利对类似消息的判断很明确,即“市场传言”,至于“不知道此事宜”,则有两种可能:一是,从来没有过类似打算;二是,论证之后打消了类似打算。
不妨先假设第二种可能。
在汽车圈,吉利的标签,除了“自主品牌一哥”之外,应该还有“热衷收购和投资”。不过,热衷不代表“头脑一热”,尽管蔚来有可能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对吉利形成助力,后者相关需求也略迫切,但从更多维度做考量,“入股蔚来”或许就可有可无。
首先,可以看到无论是收购澳大利亚DSI、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宝腾,还是入股戴姆勒集团,吉利都在期待相对短期的可见的回报,类似回报,蔚来短期内无法实现,无论是从资金、技术,还是品牌。
其次,从吉利此前的投资和收购动作来看,吉利需要的是实质性的联动。比如根据《证券时报》早些时候的消息,吉利入股戴姆勒后,“李书福说,如何与戴姆勒进行合作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我们的任何股权投资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才有意义,都必须要为我们的核心产业服务,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思考。”而蔚来并没有独立的汽车生产资质,在其它方面积累业有限,那么,吉利与蔚来的联动也难免有限。
另外要看到的是,在此前传出的“吉利入股蔚来”消息中,吉利出资为3亿美元,那么,其虽然有可能成为第三大股东,但获得的股权也不过将近10%。从这里看,蔚来如何与吉利联动也要画上问号。
即便从高端电动车来说,吉利有与沃尔沃和戴姆勒的联动,其实也不缺技术和品牌影响,需要的只是时间。
那么,吉利入股蔚来,似乎只是“拯救”了后者。
看完吉利,接着看蔚来。
据了解,蔚来在上市后设置了ABC的股权架构。其中A类股票每股可投1票,B类股票每股可投4票,C类股票每股可投8票,而持有C类股票的只有李斌1人,李斌持股只有不到15%,却拥有50%左右的投票权。就此来看,即便吉利以更高的金额进行投资,尝试控股蔚来,李斌却不会同意。
蔚来之后,还有此前常被忽略的江淮。
蔚来和江淮的合作已经持续了四年多,二者之间也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磨合之下也彼此熟悉,这让蔚来对合肥也会有“感情基础”,蔚来可以带动地区产业协同,与江淮合作的再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江淮也需要在电气化转型上继续发力。
综上来看,蔚来没有成为吉利的一种“未来”还算自然而然。但真正的未来走向会如何,依旧充满不确定,变化,随时存在。(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