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团队一起去吃饭,点菜会以素为主,这当然不是因为中年男人爱养生,只不过是大家对肉类的偏好存在太大差异:以丁老师为例,他是精瘦肉爱好者,不喜肥肉与筋头巴脑,同时相对更偏好水产;我们的三斤同学,则极度热衷白肉,蘸蒜酱能吃下半斤;一百哥,热爱有嚼劲的肉皮……至于我,我是重度贴骨肉爱好者,“鸡架鸭架毁灭者”,丁老师对我的评价是“喜食鸡肋”。
在吃肉这件事情上,大家对自己的认知各有不同,同事之间也有相互的认知,既然达不成一致,就只有通过“不点”来统一,因为按偏好点一遍,实在是太壕了,打工人不能这么败家。
说回我自己,“喜食鸡肋”没什么不好,列位看,《三国》里,曹操那么牛叉的人,不也“爱”鸡肋吗?只不过,我认为自己还是喜欢吃肉的,所以应该是“喜食鸡肋之肉”,这是我的自我认知与丁老师对我评价的不同,拽个词,叫定位差异。
我虽“喜食鸡肋之肉”,但自从上学时学过《杨修之死》那篇课文以后,吃那玩意儿多少会带上点伤感,然后以伤感为食欲,多吃一些,伤感。是因为杨先生还是挺有趣的一个人,聪明有性格,就是太折腾,总是瞎说大实话。
话说,那是曹魏与蜀汉的“汉中争夺战”期间(有兴趣可以再瞜一眼《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汉中争夺战”是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休养生息几年后,曹刘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后,为了实现诸葛亮《隆中对》里横跨荆益的计划,刘备先是取了益州,为稳固益州,刘备进军汉中。
在这个过程中,曹军被击败,就想回到南郑,但魏延、张飞先一步拿下了那里,曹操就只好退守阳平关,不久又从阳平关败走,逃至斜谷界口,于是就有了《杨修之死》。
当时的曹操面临所谓的“艰难抉择”,进兵再打吧,怕干不过马超,打不过丢人啊,大佬不要面子的吗?退了吧,又有偶像包袱,怕蜀汉那边拿他编段子寻开心,毕竟,怎么说也是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男人。
总之,曹操给自己的定位其实是“强者”,给自家军队的定位就是“能胜”,跟失败最好少沾边,这也是“汉中争夺战”时曹操给自己的心理暗示。
曹操还在营帐之内纠结时,私人厨师送来了鸡架汤,一看到里边的“鸡肋”,曹操都快哭了,做个成功的男人难啊。当夜的值班口令,也在曹操的不经意自言自语间被定成了“鸡肋”。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杨修先生秀智商的时间,他判断曹操肯定要退兵,因为在斜谷界口待着啥也不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就像嗦鸡肋,有味道,不管饱。杨修就叫他随行的军士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这也就引发了整个营地收拾包裹准备回家的连锁反应。曹操此时怕的就是军心动摇,杨修的做法,可谓是撞上了枪口。
从以上内容看,杨修给曹操的定位是:“在大势面前不得不低头的普通人。”给曹军的定位是“普通军队”,这跟曹操自己的“定位”完全不同。
后来,曹军就班师回去了,而杨修,就没有了后来,回军之前被曹操给斩了。曹操拿他开刀的理由是“造言乱军心”。
实话说,与“死于人设”的刘备类似,《三国演义》中,曹操“汉中争夺战”的失败,一定程度上也在于意识先出了问题,曹操的问题是,定位出现了偏差,他绝对化了自己的“强”,而无论是蜀汉,还是杨修,其实都并不这么认为。
这是一种定位的自我催眠。就我这几年不算丰富的观察,科技互联网圈的企业也常会出现这类认知偏差。
比如,有3C品牌号称定位高端,但实际上产品无论是质量、技术含量,还是格调都上不去,外界就没有办法看到一个高端的品牌,看到的只是一个“入门级”品牌,甚至,如果他们做得更差一些,还会受到不少诟病。
定位,是什么呢?定位不是我说我是谁,而是我在你的眼里是谁。我想让我眼中的我和你眼中的我统一起来,就只有设定目标,努力达成这一条路。我只是对你说我是个发福的中年男人的时候,你凭什么信我呢,你看到的我很可能是个干瘦的中年男人,那我就需要“吃出个胖子”才行。
同样的,如果要建立高端印象,得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所以,如果仅在口头上表达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谁,这样的定位,不过“鸡肋”而已。(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