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 日前,厨具品牌康巴赫被广泛质疑为“假洋鬼子”。起因在于,央视《正点财经》报道指出,这家公司常年打着德国制造的旗号,对外销售旗下的国产锅具,此前已经因为虚假宣传行为,被监管部门两次处罚。
钉科技注意到,关于家电品牌中的“假洋鬼子”,此前媒体也多有报道。但如何定义所谓的“假洋鬼子”,业界并没有统一的认知。
据钉科技观察,被打上“假洋鬼子”标签的国外品牌,一般有以下几类:
第一,品牌的确是源自国外,但由于在国外市场的经营状况不佳,甚至濒临破产,而后被中国品牌收购并引进到国内。这样的品牌有一定的研发、制造能力,也会结合国内的研发和生产资源,对外使用的是国外品牌。
第二,品牌也是地道的国外品牌,但或者本身不经营家电业务,或者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家电业务,而后将品牌授权给国内品牌做家电。
第三,由中国品牌在国外注册商标,然后经过包装再引进到中国市场。
第四,国外的家电品牌被中国企业抢先在国内注册了商标,以国外品牌的形象宣传和销售。
以上四类情况,很多时候都被笼统地冠以“假洋鬼子”的称号。
钉科技认为,前两种情况是正常的品牌运营行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在中国家电制造由大到强的发展进程中,收购国外品牌或者采取品牌授权的形式,形成有利于全球化发展的品牌矩阵,有着合理的商业逻辑。海尔、美的、海信、创维等中国知名家电品牌,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都会采取直接并购或者品牌授权的品牌运营模式。
不过,后两者情况就非常恶劣,的确可以打上“假洋鬼子”的标签。在国外注册品牌,再包装引进到国内,主观上就有很大的恶意。这些品牌一开始就期望利用信息不对称和部分用户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攫取高额利润。而以抢注商标的方式,营销宣传上傍名牌,则更凸显了主观恶意,不仅突破了道德的底线,甚至已经逼近了法律的底线。这两者情况多发生在小家电领域,康巴赫备受质疑,也大体与此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于国外品牌,中国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理性看待。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本土市场,既无需仰视,也不必轻视,要正确评估和使用品牌价值。
钉科技认为,对待品牌,应该有”长期主义”的精神,而不能将其视作短期牟利的工具。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高效,“假洋鬼子”式的品牌运作迟早会被戳穿,耍小聪明、靠虚假宣传抢占市场的品牌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也不会获得外界的尊重。(钉科技原创,转载注明来源:钉科技网)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