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网观察]2024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魅族表示要“All in AI”。这对魅族而言,有可能是一个新的“小而美”阶段的开始。
魅族“All in AI”的动作,在外界看起来可能会有些“迟缓”,毕竟,“All in AI”的口号早已被众多企业提出:几年前,“All in AI”就是联想业务变革对外的宣言;至于魅族的同行们,那些手机品牌,特别是头部品牌,去年已经把“AI手机”落地,将“端侧大模型”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对外宣讲;魅族的上游企业,比如高通,则致力于将“注入AI原力”的芯片推广至更多客户或者说伙伴。
不过,魅族看起来也有“不同”,或许能够用来对冲动作的“迟缓”。
(图片来自魅族科技微博)
有“不同”,至少,在概念描述上,魅族是这样对外表示的。魅族与联想以及手机行业同行们的不同在于,他试图开辟一个“新品类”,更换赛道,而不是把AI的能力注入到已有的业务里面,比如做AI PC,又或者做AI手机。用魅族方面的说法是,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力投入“明日设备”。“明日设备”,应该也就是魅族方面所说的“AI原生设计”终端。
相比AI手机,从市场层面看,“AI原生”终端当前的确还近似是个“无人区”。这可能是魅族在概念传播上想要收获的效果。
就丁科技网了解,目前被讨论较多的“AI原生终端”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去年末由初创公司Humane发布的AI Pin,这是一款可穿戴设备,以语音交互和视觉传感为主,交互界面则可以投影至手掌。推出聊天机器人应用ChatGPT的OpenAI的CEO阿尔特曼,正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
另一个是名为Rabbit的初创公司(曾用名Cyber Manufacture)在CES 2024期间公开的名为Rabbit R1的掌机,语音交互,同样是这款设备的主要交互方式。创始人是AI领域的连续创业者,投资方包括OpenAI首位风险投资人。
从上述“AI原生终端”的运行机制来看,它们致力于让用户通过简单的说出心中所想,就直接链接到各类服务本身,而不需要多次的触控、键入、搜索、查阅、筛选等等,因此,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传统”智能手机的替代者,同时会“干掉App”。
丁科技网注意到,除了AI Pin与Rabbit R1,更多的“AI原生终端”也在涌现。作为“原生种”,它们除了在形态上与以往的设备不同之外,更主要的,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通过借助大模型能力,让设备不再依赖于传统习惯下的物理界面操控,比如屏幕触控、键盘输入、图标点击、视窗操作等等,从而“去应用”,直连服务。
在丁科技网看来,对“AI原生终端”的发展,有理由持乐观态度,毕竟,消费市场期待具备新形态和能够提供新体验的产品,同时,AI技术的迭代在近年来也是相当迅速。
不过,挑战同样不小。
一方面,硬件的研发,特别是新形态硬件的研发,会有较长的周期,终端迭代速度也远远不及AI技术本身,这就可能带来终端体验与AI技术体验本身的错位,也就是说,一段时期内,“后浪”替代“前浪”的情形可能会持续上演,任何一个品类和品牌,在标准化和普及化之前,如果不能快速焕新,都可能只是“一时瑜亮”。
另一方面,替代原有的手机或PC的体验,依赖接口的开放,面临更多的数据安全及隐私的挑战,这就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为成熟,且持续接入AI新能力的手机和PC,仍会在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在丁科技网看来,这种情形将至少一直持续到“AI原生终端”找到自己的优势应用场景。在这之前,“AI原生终端”,恐怕也会和此前的魅族手机一样,成为一个“小而美”的群体。
从这里来看,准备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放下“传统智能手机”,爱上“AI原生终端”的魅族,或许情非得已。因为,如果能在手机市场处于头部,更快收获AI为智能手机带来的红利的话,魅族也未必会在这个阶段就对“AI原生终端”表现出类似“孤注一掷”的情节。毕竟,手机的经验是现成的,AI大模型的红利明显会率先惠及体量依旧庞大的所谓“传统智能手机”,“AI原生终端”不仅发展尚需一个过程,其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恐怕不会弱于智能手机早期的品牌大战。(丁科技网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丁科技网”)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