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本刊今年第十四期刊登了中国电信研究院专家胡世良的一篇分析文章——《5G收入增长进入瓶颈期,如何破局?》。该文刊发后,引起了许多业界人士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也认同胡世良的观点,即5G收入增长进入瓶颈期。胡世良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5G收入增长进入瓶颈期的原因”,认为5G发展需要“破局”。
从目前的形势看,5G发展确实需要“破局”。这也是我们决定刊发这篇文章的初衷。在大家都高歌5G发展5年斐然成就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当前5G发展面临的“困局”。胡世良认为当前“5G收入增长进入瓶颈期”的原因有三:一是5G有效市场需求不足,二是“规模发展红利”逐步消失,三是5G商业模式亟待创新。如何“破局”?胡世良提出四个建议:多向发力,有效扩大5G应用需求;实现由规模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转变;加快5G融合应用创新;拓展5G多元化盈利模式。四点建议总体上没有大问题,给出了方向性的建议,但不太具象。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曾被寄于厚望的5G,一直被认为可以为行业数字化带来飞跃。但5G赋能千行百业进展有些缓慢,个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一直试图把移动通信在to C市场的成功复制到5G to B上,即所谓5G行业规模化应用上。岂不知,5G不是行业数字化的刚需,特别是在当下经济不彰的背景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投入方面非常慎重,这也就是胡世良所说的“5G有效市场需求不足”。
此外,我们对5G to C市场重视不足,一直希望出现一个“杀手级”应用,带动全民进入“5G狂欢”。而事实上,在5G to C的发展过程中,业界所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还停留在4G时代,所有人的思维也固化在4G时代,但又想摆脱流量经营的桎梏。这种矛盾的思维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和民众认为4G足够,5G用处不大;另一方面运营商又在将“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5G廉价卖出。
当然还有一点也必须要说,就是在5G发展上,运营商“私心”太重,跳不出传统大网经营的窠臼,总以公网经营的套路去玩企业“专网”的事儿,结果就是行业用户不买单,行业市场培育成本高,再加上过度的“内卷”,最后5G赋能千行百业就变成“赔本赚吆喝”。
因此,当下5G发展需要突破性思维,按部就班显然无济于事。
那么什么才是“突破性”?其实在激活5G to C市场方面,快速高效地放开eSIM应用,就是突破性的。在to C市场,我们不要期望“杀手级”的应用,激活流量才是关键,而eSIM方案就是最好的手段。eSIM方案可使每一个移动终端独立使用移动网络。我们不要将流量仅局限于手机上,而是要放眼更广泛的移动终端。相信eSIM技术与AI终端的结合,将催生意想不到的业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5G新应用、新内容、新服务。
此外,在5G专网牌照发放上是不是也该“突破”一下?截至目前,工信部只给中国商飞发放了一张5G专网牌照,而三大运营商和许多企业都在探索基于5G公网背景下的专网应用,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出于对数据安全和业务运营的考虑,还是希望能够拿到一张专网牌照。目前国内的5G虚拟专网数量达3万多张,但这些专网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多大收益。业界应该探讨5G专网独立部署模式的发展前景,这更利于5G赋能千行百业的真正落实。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总第949期 2024年8月10日 第15期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