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 在华为智慧屏发布之前,小米在北京发布了全面屏电视Pro,其中65英寸售价仅为3399元,而华为智慧屏65英寸价格为6999元。从巨大的价格差不难看出,两个品牌在电视这个赛道有着完全不同的战略思维。
华为和小米有着鲜明的品牌标签,前者以技术著称,后者以价格闻名。所带来的结果,华为在中高端市场有着强大的能力,小米则用普惠的姿态收割低端市场。
看起来二者在市场层面并不直接冲突,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理念的不同对于整个产业还是有着不同的影响,在良好产业生态的打造方面,二者其实是有巨大冲突的。
小米的做法看起来对消费者有利,但其实很难持续。因为,小米的低价是建立在成熟供应链基础上的,其本身在研发、制造方面对产业的贡献并不大。而由于小米的低价策略,对行业整体产生了破坏性影响,其他在研发、制造方面有着巨大投入的品牌不得不进入利润摊薄甚至亏损的境地。长此以往,整个产业就缺乏创新的动力,产业链生态由此遭到破坏,最终这样的结果也会传导到消费者端,产品体验无法迭代会导致需求持续萎缩,反过来又对产业上游造成负面冲击,从而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
华为的智慧屏价格更高,但其更多的是让技术增值,试图让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反过来又拉动消费升级,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余承东之前说的要做产业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的逻辑所在。对于传统电视品牌来说,华为当然是一个强力竞争对手,但这个竞争对手的价值比小米要大。因为,和小米比低价,产业会越做越低端;在华为的刺激下推出更多的技术创新,则能够将低估的产品和产业价值做高,整个产业才能重回良性增长的轨道。
对于传统电视品牌来说,跨界而来的华为与小米在产业中其实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小米是用同质化产品低价收割市场,与传统电视品牌争夺存量用户,而华为则是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的迭代新需求,既盘活存量市场又开拓增量市场,带动的是整个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不做创新探索一味采取“低价换量”的策略并不可取,产业需要华为做一条“鲇鱼”,刺激整个产业企业加强创新尝试,突破增长的天花板,携手做大市场蛋糕,实现产业繁荣。
当然,华为在智慧屏这个新赛道仍需要加力发展。因为,对于用户而言,鸿蒙系统、鸿鹄芯片、麒麟芯片等技术概念虽然炫酷,华为品牌也值得信赖,但最终他们期待的,是一台能够真正区别于传统电视的“电视”,或者真实体验相较传统电视有极大提升的电视。至于是叫“智慧屏”还是“电视”,其实无所谓。让创新的技术被用户感知和认可,愿意为更好的产品体验买单,华为智慧屏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仍需持续努力。(本文为产经观察家丁少将原创,转载务必注明作者信息。)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