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 吉利,很忙。
启动“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筹划与沃尔沃汽车进行业务重组,被传“3亿美元入股蔚来”,顺便成为一份行业榜单中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前十里唯一的自主品牌车企,这些,都可以是吉利在今年2月的定语。
3月初传来的消息则是,“吉利要上天”。
不过,“要上天”,其实并不是说吉利“膨胀”了。
3月3日,在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台州分会场上,吉利卫星智能AIT中心落户浙江台州。按照规划,该中心将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另外,吉利战略投资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据说会在今年首发低轨卫星,全面展开全球首个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商用验证。
吉利之前,只有特斯拉与“造车+造星”发生了关联,就此,吉利也在被称为“中国版特斯拉”。但实际上,吉利与特斯拉,不过是都造车,然后又都与“造星”产生了联系,相似之处几乎再无其他。
同样对发射卫星有兴趣,吉利却并不是另一个特斯拉。
其实,这里有一点小问题,特斯拉并不直接关联卫星,而是经由马斯克,再经由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SpaceX关联到了卫星。
关于卫星,SpaceX有一个“天大”的计划,项目被称为Starlink,具体是在2027年以前完成12000颗卫星的组网,在太空中形成一个人造卫星星座,用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让“WiFi信号”覆盖全球。有人说,这是个让全人类“蹭网”的项目。
从更远的未来看,这会给特斯拉的车带来新的想象空间,但不久的未来,二者还不怎么会产生大的关联。
吉利,不太一样。提升导航高精度,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系统化定位服务,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与汽车制造、未来出行等行业深度融合,这是吉利对其目的做出的描述,当下比起特斯拉和SpaceX显得更易懂一些,短期诉求更直给。
李书福就说:“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吉利控股主动迎接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推动出行领域变革。”
吉利不是特斯拉,因为李书福不是马斯克。
马斯克,理想主义者,这并不是说他沉浸在浪漫与幻想中,事实上,马斯克是笔者很钦佩的实干家,但他的实干,遵循的不是完全的实用主义,而是与理想主义交织,如果必须要概括,这是一种折中主义。
比如,2018年2月7日,SpaceX成功通过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红色的特斯拉跑车送上了通往火星的轨道。这其中有对未来的展望,但这份“脑洞”在细节之处理想主义尽显,因为那可以是对未来的隐喻,但它会颇久远,它科幻甚至有些玄幻。
这就是马斯克,他像时空行者穿梭当下与未来,让未来逐步对现在产生价值。
李书福,并不能被认定为不是理想主义者,但在笔者看来,他做事的风格,更倾向直指实用的实干。
比如,2018年,吉利投资戴姆勒,根据《证券时报》当年的消息,吉利入股戴姆勒后,“李书福说,如何与戴姆勒进行合作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我们的任何股权投资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才有意义,都必须要为我们的核心产业服务,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思考”。
去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德国电动飞行出租车研发公司Volocopter成功完成首次载人飞行。吉利与戴姆勒都是该公司的投资方,据说吉利还将负责Volocopter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市场推广。
着眼未来,也更看重不远的未来的价值,这是笔者对李书福的理解。
顺便说一句,在笔者的认知中,马斯克的主业是探索星辰大海,造车有些像做得很认真的副业,李书福,从目前来看,还是将造车作为主业,对于星辰大海有无兴趣,不置可否。
以上,并不是要说谁会更成功,或者更有可能成功,而只是想说明:吉利就是吉利,特斯拉就是特斯拉。二者,终究会在某个路口相遇。(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