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着生产效率提升难、质量控制复杂、研发周期长等挑战。不过近日,《中国电子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AI技术在显示材料开发、工厂智慧生产等方面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AI与显示的深度融合,新型显示产业从生产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被重塑,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生产研发端:AI已是“生产力”
“以前做显示业务新工艺开发,在生产线上跑一个流程大概10—11天,占有产线产能做试验的成本很高,当时AI水平还无法替代人工试验。但现在这种试验越来越少了,更多是用大数据、算力模型来做,大大提升了效率。”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访中透露,TCL将AI用到生产制造供应链智能化升级改造与产品研发设计,并产生了切实的效应。
京东方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面向LCD、OLED等显示器件,AI侧重在基础材料研究、设计研发、智能算法方面赋能,有效地实现了缩短材料研发周期、优化器件设计、提升显示画质,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显示体验。
“目前面板厂在光刻胶、有机发光材料等开发过程中的配方合成技术研发,都涉及AI大数据应用。”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记者采访维信诺获悉,从2019年开始,维信诺就引入AI辅助计算来设计材料分子结构,大大提高了材料筛选率。2024年,维信诺发布新一代发光材料体系Foremost,在材料选型配比中即采用了AI辅助手段,通过精选出最适配的材料配比,达到效率高、色偏小、寿命长、低蓝害4个特性,让器件效率提升10%、寿命提升22%、视角色偏改善50%、蓝害减少10%。
业内专家指出,在Micro LED量产突破过程中,AI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赋能作用。例如,AI可以优化巨量转移工艺,预测最佳贴装路径与压力参数,也可以模拟折叠屏应力分布,预测屏幕疲劳寿命,提升柔性屏的可靠性。
AI对显示面板制造而言也已是用得上的“生产力工具”。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AI正在助力打造显示面板智慧工厂,将AI与工业软件、智能装备三者有机结合,赋能智慧物料控制、智慧能源管理、智慧供应链平台等,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更合理的生产要素调配。
以显示面板生产中的质检环节为例。京东方聚焦制造核心单元智能化,解决生产制造领域的瓶颈问题,在关键AI工业软件系统取得突破,让效率更优、成本更低、良率更高。其中AI缺陷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微小缺陷精准识别与定位,助力产线缺陷模型迭代及上线效率提升10倍以上。
TCL华星已经在其9间智能工厂上部署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通过高精度图像处理和分析,能够准确识别液晶面板表面的微小瑕疵,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识别准确率提升12%、检测效率提升4倍、人效提升500%。
事实上,AI在显示面板制造领域的渗透已经“无孔不入”。AI可以分析温度、湿度、蚀刻时间等海量生产数据,助力预测显示面板生产的最佳工艺组合;通过传感器数据结合AI算法预测设备故障,也可以减少停机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随着AI与显示的深度融合,全产业链条从生产制造到终端应用被重塑,在实现更多市场价值的同时,还有望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深远变革。
终端应用侧:提升效果“看得见”
当前,显示产品向着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终端显示的视觉效果不断提升,AI成为背后最大的推动力。这在各大显示厂商近期推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已经可以窥见端倪。
AI智能优化显示效果,提升用户屏幕体验。今年3月,TCL推出了应用AI画质重构技术的QD-Mini LED电视,TSR AI独立画质芯片基于TCL自研伏羲AI大模型,通过云端-终端协同架构,逐帧优化流媒体内容,实现动态对比度增强、噪点抑制与色彩校准。康佳的真镜Mini AI-LED R8s电视搭载AI ERA人感影像引擎和AI ERA画质引擎,通过分辨率增强、高速清晰增强、局部细节增强来提升画质效果。荣耀200手机搭载AI个性化助眠显示功能,通过AI学习睡眠习惯、识别睡眠意图,助用户舒适好眠,并研发AI助眠显示色温曲线,使综合视疲劳下降达14%。
AI技术深度赋能显示终端,让“屏幕”从信息载体升级为智能交互核心节点。创维星幕系列LED-AI超级电视搭载AI-PQ图像画质增强与AI-SR超级分辨率技术,对屏幕内容实时优化,高清呈现,内置“酷开AI大模型”支持文生图、智能翻译、AI对话、影视推荐、音色克隆等多模态交互。
AI还显著提升显示设备的能效智能节能管理效果。记者采访京东方了解到,京东方全球首发的AI低功耗画质提升智能算法,能够实现降低OLED模组显示功耗20%以上,达到功耗降低与画质提升的最佳平衡。艾比森推出的Micro LED屏幕结合自研AI电源管理技术,实现综合降温15%、稳定性提升10%以上,同时支持亮度自适应调节,确保室内外场景下均能呈现细腻画质。
不仅如此,AI与显示技术深度融合的更多潜力场景正在被挖掘。AI整合车载多屏信息,实现驾驶员注意力监测与交互优化;AI增强医学影像的对比度与细节,提升医疗显示诊断能力;AI生成高精度3D模型,驱动全息显示与虚拟场景构建;AI画质增强技术方案助力艺术传播焕发新生……
迪显咨询联合创始人方影超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未来,显示产业链上下游应该加速协同,共同探索AI+显示的多样化发展路径。不论是低门槛的快速部署方案,还是高壁垒的深度定制模式,都将根据不同场景在本地、边缘或云端灵活、选择部署策略,以满足实时交互、安全隐私等关键需求。“AI与显示的融合将深入教育、会议、零售、医疗等千行百业,催生出定制化的场景创新终端。”方影超表示。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