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发布,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成为高频热词。据《中国电子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山东、重庆等十余个省市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写入2025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多地重点培育具身智能产业
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河南省、山西省和深圳市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具身智能产业。
山东省提出,聚焦固链强群抓产业,抓实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加快量子科技、虚拟现实、具身智能等全产业链布局。
广东省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重庆市明确要培育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
四川省提出要实施科技支撑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计划,抢先布局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产业。
河南省提出,瞄准人形机器人、高端仪器装备等赛道,开发具身智能整机产品,建设郑州智能传感谷,培育壮大未来制造产业。
山西省明确,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深圳市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健康、细胞与基因、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合肥市提出,将加速具身智能产品商业化应用,引育算力、算法等企业100家以上。
多地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吸引了北京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湖南省、合肥市、宁波市、沈阳市、大连市重点布局。
北京市提出,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未来能源等20个未来产业。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加快商业星座组网等试点示范,创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江苏省提出,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深耕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
安徽省提出,完善人形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的目标。
浙江省明确,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湖南省提出,布局未来产业,着眼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制高点,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材料、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细胞药物等前景无限的未来产业,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宁波市提出,培育壮大人形机器人产业,搭建具身智能数据中心和训练测试场,实施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
沈阳市提出,在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抢滩布局。
大连市明确,将聚焦智能汽车、智能装备、人型机器人研发制造,拓展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场景应用。
记者观察到,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与之同义的“智能机器人”出现在上海市和福建省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上海市明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健全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着眼产业智能化,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大力培育发展智能经济形态。
福建省提出,落实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打造“7+3+X”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氢能、新型电池、未来显示、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
- QQ:61149512